【僑報記者劉結球11月20日報道】未來,“信用”或成為中國人除了身份證之外的另一張名片,而且是終身制、沒有期限的。19日,《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(2018年-2020年)》發布,其中明確將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,2020年底前建成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“個人誠信分”工程,并完善信用黑名單制度。11月以來,除了北京之外,杭州、威海等多個城市都在研究推行類似的城市社會信用評分制度。
杭州推“錢江分” 威海推“海貝分”
北京市19日公布的這一行動計劃明確,未來三年,北京將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。2020年底前完成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工作,并建成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“個人誠信分”工程。根據計劃,信用信息將在市場準入、公共服務、旅游出行、創業求職等領域應用。
一方面,守信者能獲得“綠色通道”等便利措施及一些激勵政策。另一方面,黑名單制度將繼續完善,企業和個人失信記錄會被定期公示,失信者將面臨“一處失信、處處受限、寸步難行”的懲戒格局。
“這是北京一個重要的創新做法,將對個人的信用進行評價,關系終身。”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當天向媒體表示。
而從16日起,杭州也推出了城市個人信用分——“錢江分”。只要個人信用足夠好,“錢江分”就足夠高,能讓民眾在杭州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。例如,“錢江分”未來可在健身場館預約、停車預約、小客車搖號、二手房交易等方面帶來便利。而未來失信記錄還考慮不斷擴充至逃拒兵役、行賄受賄等方面。
不只是在北京和杭州,進入11月,包括山東威海、湖北宜昌和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多個城市都相繼發布消息,計劃或已經推出城市個人信用積分系統。大體上,這些分數都與信用和獎懲有密切關系。例如在宜昌市,做志愿服務、無償獻血等行為都可加分。
新浪微博截圖
2020年前創建社會征信系統
如今,人們對“老賴”這類人群應該都不陌生。除了以往的各類拖欠巨額貸款案例之外,今年不斷有“霸座”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,引起民憤。
在“霸座姐”“霸座哥”頻繁出動之時,一則“如果霸座這事發生在國外”的視頻也引來關注。視頻中,今年1月,一名18歲的美國女生乘地鐵時,把腳放在座位上,警察警告無效后,直接將她強行拉下車并拘捕。如此微小的違法行為,得到迅速有效的懲處,一些網民發聲,“靠媒體輿論先行,天天盯著這些不文明現象,固然能解決一些個案,但終究只是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”。
如今,各地開啟個人信用分數制度建設,也是在積極改變管理的缺失。其實,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基本創建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,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,這個構想2014年6月就曾出現在官方發布的一份文件中。
除此之外,今年以來,中國對于“老賴”的懲處也在不斷強化。從限制炒股、出境及購買不動產等,到限制乘坐火車、飛機,買不了機票、列車軟臥和輪船二等以上的艙位,坐不了高鐵和動車一等座,買不了代步私家車等,都有越來越細致的“封殺”之道讓“老賴”難以再出現、難以再“賴”下去。(完)